根宫佛国文化旅游景区
根宫佛国文化旅游景区位于中国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南郊,占地约 3.03 平方公里。其建筑融合唐代与徽派风格,依势而建。该景区以根雕艺术为核心,集盆景、赏石文化与园林古建为一体,被誉为世界根雕艺术之都。园内植物种类繁多,有 160 余种名贵树种,还有 36 种鸟类栖息。
主要景点包括福门祥光、吾佛开心等三十余处,陈列盆景奇石 4000 余件,大型根艺作品 2000 余件,涵盖佛儒道、神话传奇等领域。2013 年,该景区成为衢州市首个国家 5A 级景区,同时是多个国家级基地和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的根雕博物馆”。
在1991年,徐谷青,一位本地的根艺大师,学成之后返回故里。他与其他七名工人一起,在一栋农民楼内建立了一家占地200平方米的根雕厂,这便是后来被称为“根宫佛国”的前身。随后,徐谷青注册了“醉根”商标,并于2000年成立了衢州醉根艺品有限公司。到了2002年,徐谷青开始着手规划和建设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
景区历史 编辑本段
2006年,名为“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的项目启动,它被打造成为一个集盆景、奇石、根艺与园林古建筑为一体的生态文明旅游景区,也就是现在的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该园区的一期景观在2007年对外开放。
2013年,华夏根文化景区的建设工作正式开始。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发展,到2018年12月15日,根宫佛国华夏根文化景区正式开园并进行试运营。同一天,第七届中国(开化)根雕艺术文化节以及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根艺文化交流周在该景区隆重举办。
2015年,中国首家以根雕文化为主题的酒店落成,被誉为“可居住的博物馆”。随后,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致力于提升游客的沉浸式游玩体验,通过不断优化园林景观和完善包括体验馆在内的配套设施。
2017年,该区域的红色文化根雕艺术博物馆开始土建施工。到2019年,主体建筑封顶,总建筑面积达到7000多平方米。
2020年5月18日,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的佛教文化根雕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该旅游区转型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重要场馆 编辑本段
醉根天工博物馆
醉根天工博物馆位于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该馆以高标准建设成为集“闲、情、奇、商、学、养”于一体的高品质、多功能旅游综合体,是国内首家根雕博物馆,汇聚景观、精品、名品、名店及名展,并配有各类美食、手工艺展览交易等精致业态。其以根雕艺术为主题,富有活力。
按功能划分,该馆设有四个区域:一楼为国际手工艺品交流中心;二楼是醉根天宫大饭店;三楼为醉根天工博物馆;四楼则是醉根艺品交易中心。
馆内陈列着徐谷青大师及其工作室成员各时期的根雕作品。这些作品风格独特,选材独到且创作精巧,题材广泛、立意深刻,蕴含强大生命力,具有回归自然的天趣美以及强烈传统文化使命,能让观者在惊叹“造化生灵”魅力的同时,于根的脉络中神思飞跃,感受朽木不朽、朽木生芝以及心不朽则木永恒的华夏神韵。
旅游区的主题建筑采用了汉唐风格,结合现代建筑美学,与周边环境和地域文化完美融合。浙江省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的建筑以唐风汉韵为主题,是浙西地区最大的唐汉风格建筑群。
灵山护法是醉根天工博物馆的藏品之一,选用了1000年的香樟树根,雕刻出十八罗汉降服大鹏鸟的场景,展现了十八罗汉的形象及其法器和神兽,体现了根艺与佛教文化的完美结合,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双福(虎)临门也是醉根天工博物馆的藏品之一,以老虎造型呈现,分别置于门的两侧,采用缅甸桫椤木制成,寓意“双福(虎)临门”,体现了古老树种的独特魅力。
根雕艺术与青梅园
在1998年福建省的一处深山老林中发现了一只老虎,随后被运送至开化进行雕刻。2008年,在缅甸某片深山里发现的另一只老虎也被运回并雕刻成两只非常相似的艺术品。这些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仅对老虎的头部和爪子进行了精细雕刻,而其余部分则保留了树根自然生长的形态,通过树根的疙瘩来表现老虎的斑纹,利用其自然曲线来塑造老虎的动态。
青梅园
青梅园坐落于山间,名称源自创始人徐谷青的名字中的“青”字及其家乡梅林的“梅”字。园区以梅花盆景为主题,拥有3000余盆各类盆景,包括千年梅花老桩与山水盆景。此外,还有红豆杉、中华蚊母和银杏等500多种珍贵树种。徐谷青所创作的盆景多采用老树古桩作为素材,体量较大,注重与周围古建筑、山水及环境的和谐融合,旨在营造一个充满人格化的自然景观。
根雕佛国作为景区的核心区域,占地1.2万平方米,其布局以佛教禅寺的主体建筑为蓝本,由前至后依次排列未来佛殿、大雄宝殿和五百罗汉堂三座大殿。其中,未来佛殿为双层结构,而大雄宝殿与罗汉堂则采用单层设计。此外,罗汉文化长廊依山势而建,环绕于主体建筑之间,展示着包括释迦牟尼、未来佛、四大菩萨、四大金刚及五百罗汉等在内的千余件佛教题材巨型根雕作品。
释迦牟尼主佛是根雕佛国的镇馆之宝,也是最大的一件根雕艺术品。这尊佛像体积庞大,重达40余吨,所用根材珍贵且罕见,经过精心挑选并从中国与缅甸边境地区运输而来,耗资巨大。
四大天王则是另一组重要的馆藏根雕,每尊天王手持的法器都具有特殊含义:龙无鳞象征顺风顺水;伞无骨代表天下太平;琴无弦寓意和谐美满;剑无鞘则表示国泰民安。这些雕塑不仅艺术价值高超,而且取材自中国的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福建、山东、广西以及开化本地,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百木同春”这一主题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在根雕艺术的形式下得到了独特的诠释,给参观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以及心灵深处的触动。
百木同春是浙江省首批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占地 600 平方米,陈列着两百多件源自中国各地且年代久远的千年枯树名木和阴沉木。这些树根承载着人类与大自然循环往复的历史印记,经艺术创作得以保存,相关原始资料也被制成展示牌一并展出,旨在警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
碑廊坐落于根雕佛国旁侧,其建筑仿客家围屋而建,用于刻存来访根博园名人的墨迹与字画。圆形碑廊地处醉根天工博物馆与根雕佛国之间。
巨型根艺“五百罗汉”是徐谷青大师历经十余年筹备、斥巨资收集中国各地千年龙眼木、荔枝树根等根桩精心创作的,全长 680 余米,其风格独特,罗汉阵以商讨佛法大会的形式摆放,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令人称奇。
五百罗汉的整体布局以佛祖度五比丘、摩揭陀国弘扬佛法等重要法会为主线。所有罗汉环绕大雄宝殿四周,共计500尊,排列长达680米,形成“回”字形布局,象征佛教中的轮回观念。该作品在中国传统的雕刻技法中融入现代艺术理念,实现了根雕艺术与中国佛教文化的完美结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套根雕五百罗汉造像,正在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
醉景园位于山麓,面积约两万平方米,是在建造根宫佛塔景观工程时,由根雕大师徐谷青利用挖掘的土石方填谷造园而成。园区引水筑湖,依山势布景,是一个以盆景为主的山水园林,拥有2000余盆松柏及杂木类盆景。这些盆景通过景观墙的迂回穿插布置,其中珍贵树种如伽罗、大阪松、罗汉松和黑松等达1000多盆。
园区中央设有环形长廊,名为“回思廊”,其造型模仿中国客家土楼,四周铺设开化青石板,供书法名家碑刻使用,中间圆形天井处古木参天。
徐谷青大师的醉根谭是一座具有唐式风格的建筑,内部划分为两层:一层为醉根精品馆,二层则作为办公和陈列空间,并通过廊榭与青梅园隔湖相望。这里不仅是徐大师进行根艺创作与研究的地方,也用于接待朋友和艺术交流。馆内收藏了六十余件珍稀艺术品,展示了徐大师的艺术成就。
位于根雕佛国西北方的根宫佛塔,是浙西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2012年6月26日,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共13层高79.99米,总建筑面积达到5700平方米,地下还有一层地宫。该塔以佛教黄色为主色调,四周环绕着柏树和银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以砖木装饰,特别是大量使用木制斗拱。根宫佛塔的设计寓意“花开见佛”,与馆内展出的千余件大型佛教主题根雕作品形成了完美的和谐。
宝塔内主要展示以观音造像为主的根雕作品,其中包括二百余尊观音菩萨根雕造像,因此也被称为“观音塔”。这些根雕作品涵盖花梨木根雕观音百像、三十三刹、千手观音、滴水观音、如意观音、卧姿观音、四面观音等共计1000余件根艺精品。塔内分层陈列不同主题的根雕作品:一层至二层展示四尊主要观音造像及三十三刹;三层至四层陈列八百罗汉阴沉木根雕精品;五层至十层为观音百像;十一层至十二层设有观音壁画;顶层供奉寓意慈悲、智慧、和平与福缘的木雕四面观音,并安放重达十三吨的铭文铜钟——八面禅钟,青铜铸造而成。地宫则用于展示历代观音造像。
2014年11月11日,根宫佛塔举行了盛大的圆成大典,标志着其正式落成。
重要馆藏 编辑本段
开化根雕的历史起源可追溯至唐武德四年,当时杜伏威奉命降伏徽州汪华,开通了浙西通往安徽的必经之路——开化古驿道。这使得开化成为浙江、安徽和江西三省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南宋时期,临安建都后,当地的木材和土特产从钱江源头马金溪运往钱塘江,临近的徽商也通过这条路线前往杭州经商,使开化逐渐形成以木材经销和水路运输为主的商业中心。
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与发展,开化根雕逐渐形成了融根艺、儒释道文化、美学及生态学于一体的独特文化,被列为浙江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项目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化根雕技艺注重巧雕,顺应材料自身的纹路与形态,在保留其天然形态的基础上,赋予朽木新的生命力。
徐谷青作为浙江根艺美术学会会长和中国民间一级工艺美术家,将开化根雕推向新的高度,使其成为继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和黄杨木雕之后的浙江第四雕。他以根为媒介,通过根雕艺术、盆景艺术、赏石文化和园林古建等载体,展现了华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根雕所用的树材极为珍贵,树龄可达数百甚至数千年,不仅选材严谨,而且体量巨大,有的高达9.9米,重达40吨。
在徽州文化的影响下,根宫佛国的根雕艺术收藏了大量作品,包括以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为题材的五大系列,共计三千余件,展示了根雕艺术的多样性。
其中,“满福归堂”是一件以千年古樟为材料的作品,尺寸为长360厘米、宽150厘米、高300厘米,色泽古朴,形态似金蝠轻盈降落,生动传达了福气到来的美好寓意。
在传统文化中,观音菩萨往昔听闻大悲心陀罗尼后,发下具足千手千眼之宏愿,以千手护持众生,千眼观照世间,故而被称为千手千眼观音。
有一件根雕作品,选用缅甸红木与千年荔枝根精心雕琢而成,其高度达7.5米,重量逾30吨。该作品通体环绕着自然的灵芝状肌理,其中荔枝根幻化出千手千眼之形,六双大手各结不同手印,分别为合掌印、禅定印以及与愿印等。
另有一件巨型根雕作品,主题围绕老子思想的形成展开。通过场景化的再现方式,借助十二组根雕呈现老子一生的重要轨迹,同时以十位先秦智士的问道故事加以丰富,如“老子出生”“少年聪颖”“入周求学”“降青牛”“点化阳子居”“养生之道”“高谈生死”“诲人不倦”“孔子问礼”等,深刻阐述了老子以“道”为本的天道观、“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虚静”“玄鉴”的认识论以及“小国寡民”的社会历史观。
这些根雕作品均采用树龄千年以上且充满神灵色彩的楠木制作,依势赋形,运用局部雕的创作手法,各个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以及布局均独具特色。
开化地区石资源丰富,其石文化历史悠久。据《浙江通志》等文献记载,开化石早在宋代前就已闻名,甚至早于开化的建县时间。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汇聚了150多种特色奇石,展示了丰富的石文化内涵。该景区内的绿茵石是中国华东地区唯一分布的奇石种类,其石质坚硬、光滑且冰凉,硬度约为5度。此外,还有被称为“黑豆石”的镂空浮雕石头和色彩斑斓的“开化彩石”,以及来自林山江家石龙的水滴石等。
绿茵石采自钱江源的水冲石,是中国华东地区唯一的辉绿岩。因其古雅青翠的色泽被称为绿茵石,质地坚固光滑,硬度约为5°,形态多样,纹理和图案精美,体现了自然美和赏石文化。这些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山水画,有的如奔腾的马群,还有的似企鹅或金蟾。
水滴石产自林山江家石龙,峻峭磷冽,有蜂窝穿孔状,蕴含“水滴石穿”的哲理。地质专家认为,浙西地区在远古时曾是海洋,这些石头经过海水腐蚀、风化和雨水冲刷形成了现在的肌理。它们外形如古代锈迹斑斑的盔甲铁片,在开化民间传说中,这些石头是由天兵天将的盔甲变化而成的。
重要事件 编辑本段
2012年7月9日,开化县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在第九届中国森林城市论坛上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随后,2013年9月12日,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成功晋级为中国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根宫佛国荣获第20届金旅奖·最具中华文化特色旅游景区称号,并荣登大中华区旅游文化榜。2016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根雕专业委员会落户开化,吸引了百名根艺名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根艺的传承与发展。201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将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命名为“浙江省特色小镇”,根缘小镇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拥有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特色小镇。同年,根宫佛国入选首批浙江省森林康养基地,并参选2018浙江旅游总评榜之年度文旅融合示范景区展示。
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在2020年12月13日被《美丽中国文化旅游胜地》收录,并被授予中国“国家旅游名片”称号。2021年,该景区获得衢州市“浙江省智慧景区”荣誉。同年9月23日上午,首届浙赣皖(开化—婺源县)庆国庆迎中秋书画作品联展在神工天趣园“一带一路”展厅举行。2021年12月3日,经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荣获“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馆”称号。2022年,该景区上榜“2022中国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优秀案例”。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