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河
刚果河,又名扎伊尔河,是全球流域面积和流量第二大河流,仅次于亚马孙河,也是非洲大陆第二长的河流,仅次于尼罗河。该河流发源于刚果盆地东南缘,流经非洲中部,呈大弧形穿过刚果盆地,并两次跨越赤道,最终向西流入大西洋。其全长为4640公里,流域面积达401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包括卢菲拉河、卢武阿河、洛马米河以及卢隆加河。
刚果河流域位于扎伊尔—中非克拉通西缘,其构造格局分为北部内陆的南北向构造区和南部沿海的北西向构造区,二者呈现渐变过渡的特点。该流域大部分地处刚果盆地,地形主要由山地及低矮丘陵构成,整体地势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态势,除西南部存在狭窄缺口外,其余区域均被高原和山地环绕。流域内的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炎热。由于两次经过赤道,干流两侧全年呈现出雨、旱两季交替的现象。受气候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流域内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据统计,流域内有约800种鱼类以及10000多种热带植物。
大约9万年前,人类在今日的刚果河流域留下了活动的踪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逐渐形成了刚果、卢巴和隆达等王国。公元前后,班图人在刚果河下游定居,并于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建立了刚果王国。1880年,法国占领该区域并开始殖民统治,直至1960年这些国家相继独立。刚果河流域富含铝土矿、铌钽矿以及集中且丰富的油气资源,特别是下刚果—刚果扇盆地,它是西非第二大含油盆地。此外,流域内的水能资源潜力巨大,位居非洲之首,占全球已知水力资源的六分之一。刚果河流域还拥有奥扎拉国家公园、萨隆加国家公园和圣安娜大教堂等著名景点。
位置境域 编辑本段
刚果河是非洲中部的重要河流,位于12°E至35°E、13°S至10°N之间。其流域大部分位于南半球,而约三分之一在北半球。该河发源于刚果盆地东南边缘,向北流经刚果盆地,两次穿越赤道后注入大西洋。刚果河的源头之一是坦噶尼喀湖东南高地的谦比西河,总长度为4640公里(若以卢阿拉巴河为源则长4320公里),流域总面积为401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亚马孙河,是世界第二大河流域。
刚果河贯穿多个国家,包括刚果(金)、刚果(布)、卢旺达、安哥拉、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赞比亚和坦桑尼亚,其中60%的流域面积位于刚果(金)境内。
水系流域 编辑本段
刚果河是非洲中部最大的河流,其流域面积和流量均居非洲首位,是世界第二大河,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内覆盖着茂密的热带雨林,终年雨水补给充足,河水流量稳定。该流域拥有众多支流,包括东北部的乌班吉河、西北部的桑加河、西南部的开塞河以及东南部的卢阿拉巴河等四个主要水系,这些支流汇合后形成刚果河干流。在刚果河流域中,密集的支流、副支流和小河形成许多河汊,构成一个扇形河道网,这些河流从周围海拔270至460米的汇聚斜坡流入中央洼地。
刚果河源于非洲中部,全长4640公里。其最上源为坦噶尼喀湖东南高地的谦比西河。该河流经巴纳纳后注入大西洋,并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
在上游段,从基桑加尼开始,长度约为2440公里。此段流经高原、湖泊及湿地地带,最终抵达姆韦鲁湖。在这里,它被称为卢阿普拉河,之后转向北行至金杜,与卢阿拉巴河汇合,再继续向北直至基桑加尼。
基桑加尼至金沙萨的中游段,长约1700千米,河床落差较小,平均每千米下降仅0.07米。河流流向自西北、西折向西南,穿越刚果盆地中部。其间纳入数十条支流,包括洛马米河、阿鲁维米河及鲁基河等,水量丰富,水流平缓,形成稠密水网。河面从基桑加尼的800米展宽至1000~2000米以上,最宽处达14千米,河中多沙洲和小岛;两岸分布大片沼泽及湖泊如马伊恩东贝湖和通巴湖。
金沙萨以下为下游段,全长500千米,该河段以一系列峡谷、急滩和瀑布为主要特征。河流向西南方向切割高原和马永贝山地,形成360千米长的峡谷,河道宽度在400至500米之间,最窄处不到250米。马塔迪以下的河流进入沿海平原,河面扩展至1000至2000米宽,水深20至100米。由于近代的侵蚀作用,河口没有三角洲,而是形成喇叭状的溺谷,宽度可达数千米,深度为100至20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河流之一。
刚果河支流分布密集,右岸有乌班吉河、卢菲拉河、卢武阿河、卢隆加河、阿鲁维米河、伊廷比里河、蒙加拉河和桑加河等,左岸则有洛马米河、卢隆加河、鲁基河、开赛河等主要支流。
乌班吉河是刚果河右岸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韦莱河,自兰山西麓向西流动,在比亚凯泰与博穆河汇合后称为乌班吉河。它流经班吉后转向南,在刚果(布)的利兰加附近注入刚果河。乌班吉河全长2460千米,流域面积77.3万平方千米,河流湍急且多瀑布。流域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年均降水量超过1500毫米。该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较大支流主要集中在右岸,包括博穆河、科托河、瓦卡河和洛巴耶河等。
卢阿拉巴河是刚果河的源头,全长约1800公里。其主要支流包括卢武阿河、卢库加河和拉卢阿马河。该河流发源于加丹加高原上的卢菲拉河等水系,注入位于卢彭巴国家公园西北侧的沼泽湖群。湖泊群最北端的卡班巴湖是卢阿拉巴河的起始点,河流从穆隆戈市南缘向北流出,最终在安科罗市接纳了卢武阿河并继续蜿蜒北流至基桑加尼,此后称为刚果河。
开赛河是刚果河中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全长2153公里,流域覆盖88.02万平方公里。其主要水源为降雨补给,辅以地下水补给,年平均流量约为每秒10,000立方米。该河流发源于安哥拉境内的隆达高原。右岸主要支流包括卢卢阿河和桑库鲁河,左岸则有希温贝河、希卡帕河、洛安盖河、奎卢河等。开赛河向西北方向流动,在穆希与菲米河汇合后称为夸河,河道逐渐收窄至最宽800米,最终向西流经夸穆特注入刚果河。
洛马米河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主要河流之一,属于刚果河中游流域的重要支流。该河流全长约1280公里,其流向与刚果河的北部及西部地区平行。洛马米河源头位于该国南部地区,邻近卡米纳和赞比西河。它向北流动约1500公里后,在伊桑吉处注入刚果河。
桑加河是刚果河的右岸支流,位于刚果河中游,总长度约1400千米,流域面积18.1万平方千米,河口年均流量达到每秒1800立方米。河流发源自中非共和国西南部,接纳右岸最大支流恩戈科河(Ngoko River)后折向东南,流经225千米成为喀麦隆与中非共和国、刚果的边境线,继续向西南流经362千米后在莫萨卡(Mossaka)东侧注入刚果河。桑加河流经的三座相邻国家公园大部分尚未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其遗产地以潮湿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为特色,是多种动植物的栖息地,包括尼罗河鳄鱼和巨型虎鱼(Goliath Tigerfish)。
刚果河在其流域内穿越众多峡谷和险滩,其中瀑布数量高达43个。干流上的重要瀑布包括蒙博图塔瀑布、约翰斯顿瀑布、恩齐洛瀑布、鬼门瀑布、尚博瀑布、博约马瀑布及利文斯敦瀑布群。此外,支流如韦莱河、乌班吉河、桑加河、夸河-开赛河等也拥有众多重要瀑布。
利文斯敦瀑布群:以苏格兰探险者兼传教士大卫·利文斯敦命名的利文斯敦瀑布群(Livingstone Falls),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西部的下游峡谷中,是刚果河上的瀑布群,也是世界最长的瀑布群之一。该瀑布群分布在金沙萨到马尼扬加的120公里河段内,包含约30个连续的瀑布或急流,总落差约为80米。
博约马瀑布(Chutes Boyoma)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瀑布,其历史称谓包括“基桑加尼瀑布”和“斯坦利瀑布”。这一壮观的瀑布群坐落在刚果河中上游交界处,横跨赤道,绵延超过100公里。它由多个瀑布组成,其中七个较大的瀑布尤为显著,特别是最宽的瀑布达到800米宽、落差50米,而南部五个瀑布则相对集中且落差较小。在下游区域,还有一系列连续的瀑布景观。
刚果河流域上游地区湖泊众多,班乌卢湖作为主要的沼泽地带的一部分,是河流流经的重要区域之一,随后注入姆韦鲁湖。中游两岸分布着广泛的沼泽地,并包含诸如马伊恩东贝湖、通巴湖等重要水域。这些湖泊与其周围的湿地及河流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整个流域内水资源的分配与变化情况。
刚果(金)西部的马伊恩东贝湖,是一处位于刚果河中游的淡水湖泊。在1972年之前,该湖被称为“利奥波德二世湖”。湖水向南流动,于库图处汇入菲米河,进而注入刚果河。其形状不规则,南北长度约为130千米,呈现北宽南窄的形态,北部最宽处约达50千米。湖水平均深度为5米,最大深度为10米,湖面面积约2300平方千米,在雨季期间,湖面面积会扩大至原来的2 - 3倍。湖岸周围环绕着低矮森林,湖泊北部和东部分布着茂密赤道雨林,西南部则是森林与稀树草原镶嵌的地貌。马伊恩东贝湖生物多样性丰富,栖息有水獭、沼泽猿、巨型水獭、鳄鱼、龟以及众多水鸟等生物,已知鱼类物种超过30种,其中包括2种钻鱼特有种和3种慈鲷特有种。
姆韦鲁湖坐落在刚果河上游,地处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南部与赞比亚接壤的地带。该湖水面海拔高度大约为917米,最长处达122千米,平均宽约50千米,覆盖面积约为4920平方千米。南侧有卢阿普拉河注入,北侧则通过卢武阿河流出,后者汇入刚果河上游的卢阿拉巴河。湖周边是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原,西岸岩石较多,地形相对崎岖;而东岸和南岸则是连绵不断的班韦乌卢沼泽地。尽管湖区存在显著的干湿季节变化,但其水位和水域面积变动并不显著,年波动幅度为1.70米,其中5月达到季节性高峰,1月则为低谷期。在湖的南部分布着基卢瓦岛(Kilwa Ⅰ)和索克韦岛。该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类型,主要种植水稻、玉米以及木薯等作物。
坦噶尼喀湖,作为刚果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其上游地带,湖面海拔高度为773米。湖泊呈狭长形态,南北延伸约720千米,东西宽度在48至70千米之间,总面积约为3.29万平方千米。该湖平均水深达到700米,最深处位于北部,深度为1470米。湖泊周围环绕着高崖,集水面积广阔,达到24.5万平方千米,有马拉加拉西河、鲁齐齐河以及卡兰博河等多条河流注入。湖水通过卢库加河流出,向西注入刚果河。由于卢库加河经常发生淤塞,导致湖水水位常有波动,年变幅大约为0.7米。表层水温保持在23.6至26.6摄氏度之间。湖内栖息着丰富的鳄鱼、河马等生物,鱼类资源也极为丰富。20世纪80年代是该湖渔获量的高峰期,但随后随着远洋渔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渔业产量有所下降。湖滨地区气候宜人,植被茂盛,栖息着众多野生动物和鸟类,景观秀丽,成为一处旅游胜地。此外,该湖的水运交通发达,布隆迪大部分地区和刚果(金)部分地区的外贸物资通过此地转运至坦桑尼亚铁路,最终通向印度洋。
生物植被 编辑本段
刚果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全球热带生物多样性的代表之一。这一地区不仅栖息着400种哺乳动物和1000种鸟类,还记录了近800种鱼类(不包括坦噶尼喀湖)。其中,仅在下游区域就发现有300多种鱼类,约80种为该地区特有的物种。西南部的开赛盆地也记录了200多种鱼类,大约四分之一属于特有种群。主要鱼种包括鲤科、象鼻鱼科、非洲四鲷科、鲶科以及慈鲷科,这些物种的存在进一步证明了刚果河流域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刚果河流域是许多珍稀物种的家园,其中包括地球上最古老的鱼类之一——肺鱼及其捕食者鲸头鹳。这种鸟类不仅在非洲极为独特,而且其体型可与人类相媲美。此外,该流域内还存在一种罕见的小型鳄鱼品种——奥斯布伦·德瓦夫鳄鱼,其体长通常不超过1.2米。刚果河中还生活着能够产生微弱电场的鲶鱼种类,以及濒临灭绝的刚果无爪水獭。锤嘴水果蝙蝠以其独特的锤形嘴部结构和特殊构造的喉咙而著称。该地区也是全球灵长类动物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孕育了与人类有着密切亲缘关系的几个物种,如黑猩猩、倭黑猩猩和大猩猩等。另外,这里还有一种外观特征明显的白眉猴,它们拥有约60厘米长的身躯及长达身体两倍的尾巴。
刚果河流域拥有大约1万种热带植物,其中30%为该区域特有。水生植物中,水葫芦、百合和水生蕨类尤为显著。该地区位于非洲中部,也是兰科植物的多样性中心,玉凤兰属、石豆兰属、武夷兰属、多穗兰属和双距兰属是数量最多的五个属。
自然保护区 编辑本段
卡胡兹-别加国家公园位于刚果河流域中心,是非洲最大的热带雨林保留区。这一地区仅能通过水路进入,横跨艾伯丁裂谷和刚果盆地。公园的主要目标是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以及大猩猩的栖息地。其占地面积达60万公顷,涵盖了低地雨林、山地森林、竹林、亚高山草原和石南花等多种植被类型。这里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类,是非洲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公园内栖息着东部低地大猩猩,这种亚种为刚果(布)所特有,并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录。此外,这里还是倭黑猩猩、雨林象、紫羚羊、非洲食鱼鳄等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其他动物如疣猴、褐色长尾猴、长尾穿山甲、树生穿山甲、地面穿山甲、非洲象、河马、豹、安哥拉猫鼬、刚果水麝猫、非洲金猫、大河猪、黄背小羚羊、香鹿、非洲大羚羊、非洲水牛、白鹭、黑鹳、刚果孔雀及湾鳄等也在此栖息。
主要景观 编辑本段
圣安娜大教堂(Santa Ana Cathedral)位于刚果河的北岸,具体地理位置是在刚果(布)布拉柴维尔市波多-波多广场的南端。这座教堂不仅是刚果最大、最著名的宗教建筑,还融合了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和非洲传统茅屋屋顶的特色。其内部设计呈尖拱结构,象征十指相对,顶部高达22米,并且屋顶完全由产自法国的绿色孔雀石覆盖。遗憾的是,1997年内战期间,教堂遭到了破坏,目前仍在等待修复。
金沙萨市:金沙萨市作为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坐落于刚果河的南岸,距离大西洋约515公里。在这座城市的西北角,紧邻恩加利埃马山的地方,有著名的“大理石宫”(前总统官邸)和“非统城”(现总统府所在地)。市中心还有一座由中国援建的宏伟白色建筑——“人民宫”。历史上,金沙萨市曾被誉为“黑非洲的花城”,这里拥有丰富多样的奇花异树种类。
布拉柴维尔市,作为刚果共和国的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位于国境中部、刚果河北岸。它不仅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能源供应地,其地位在整个中部非洲地区都享有盛名。该市沿河两岸发展,东部为繁华的商业区,西部高地上则集中了行政机关。众多工厂沿河岸线分布,形成了特有的工业布局。市中心有著名的恩古瓦比博物馆建筑群及其对面的最高牺牲广场。此外,世界卫生组织地区总部亦设在此城。
萨隆加国家公园,成立于1970年,地处刚果盆地中央位置,介于刚果河水系中的楚阿帕河与凯尼河之间。总面积达3.6万平方千米,它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园内栖息着多种当地特有且濒临灭绝的动物种类,包括倭黑猩猩、刚果孔雀、森林象以及非洲狭吻鳄等。由于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独特的自然价值,该公园于1984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并在1999年被列为《世界濒危遗产名录》。
加兰巴国家公园:建立于1938年的加兰巴国家公园,是非洲历史悠久的保护区之一。位于刚果盆地的东北边缘和阿赞德高原上,公园坐落在尼罗河与刚果河的分水岭区域,海拔介于710至1061米之间,总面积约5000平方千米。该公园以其广阔的大草原、草场以及森林区域闻名,其中沿河狭长的树林和沼泽低地星罗棋布。作为大象、长颈鹿、河马和珍稀白犀牛四种大型哺乳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公园内现存的白犀牛数量约为30头。公园南部设有驯象站,专门饲养象群。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卓越的自然保护成效,加兰巴国家公园于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环境保护 编辑本段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之一是过度砍伐。刚果河流域拥有丰富的动植物、水利和矿产资源,然而长期过度采伐导致该河流遭到严重破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该地区的森林采伐速度已超出再生能力的极限,约85%的原始森林被摧毁。此外,森林砍伐及对流域资源的滥用降低了水域及其生物的质量。
刚果河流域的大坝建设往往选择在急流和瀑布等水电资源丰富的区域,这些区域为多种独特鱼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然而,水坝的建设通常会降低鱼类种群的多样性,并阻碍它们之间的迁徙和生命周期的完成。季节性洪水期间,许多高价值物种需迁移数百千米以适应环境变化,拦河坝可能对热带流域的渔业造成毁灭性影响。21世纪初,全球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2万平方米的速度消失,主要原因是农业扩张导致的森林采伐和燃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过去100多年里,非洲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其中大部分已转变为农业用地。
环境保护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刚果河流域的喀麦隆于1994年颁布了新的森林法,并在欧盟的支持下实施《林业立法、林政管理和贸易行动计划》(FLEGT),该计划依据欧盟标准,强调了基于土著人利益进行森林可持续管理的必要性。
2005年2月6日,中部非洲七国总统齐聚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宣布将采取积极措施建立一个地区组织,以保护刚果盆地的物种多样性。计划包括从林木和动物出口收入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地区性森林合作机构及项目的发展。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