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辰亮
张辰亮,1988年2月29日出生于北京,是中国科普领域的杰出人物。他拥有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硕士学位,是一位兼具专业知识与传播才华的科普作家。在职业领域,他担任过《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青春版《博物》编辑、副主编及策划总监,还曾创办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协会并担任副会长。如今,他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担任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在科普界有着重要影响力。
早年经历 编辑本段
张辰亮成长于北京,暑假常去乡下姥姥家。乡村的田园菜地、河沟芦苇成为他探索大自然的乐园。他痴迷于研究昆虫,观察虫子打架、蜜蜂采蜜,小学时就和同学一起捉虫,课余时间全用在研究昆虫上,逐渐养成了抓昆虫、养昆虫和阅读昆虫类书籍的习惯。
中学时代,张辰亮发现中国在昆虫相关知识方面较为匮乏,初中学到的知识有限,参考书籍也很少。初二时,他开始在互联网上汲取昆虫知识,活跃于北京昆虫网、中国昆虫爱好者论坛、大自然社区等网站。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一些成为了他未来工作中的同事。高中时,学校引进课外素质课,他选择了与昆虫联系紧密的生物多样性课程,进一步领略到研究昆虫的魅力。
职业抉择 编辑本段
2006年,高考后的张辰亮面临将昆虫研究作为业余爱好还是职业的抉择。开明的父母支持他的爱好,带他参观相关专业的校园并咨询信息,让他深入了解后,决定报考与昆虫专业最为相关的植物保护专业。大一那年,张辰亮创办了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协会,希望搭建一个与同学交流切磋的平台。为了能专心研究昆虫,他决定本科毕业后读研,并如愿考取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研究专业研究生。在农大,他耐心钻研、多看多问,结识了许多优秀专业人才,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课余时间,他常去图书馆,坚持每月买书读书,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读研时,他选择研究半翅目昆虫,专注于臭屁虫的研究。然而,随着学科发展,张辰亮发现传统昆虫习性研究逐渐边缘化,这并非他真正感兴趣的领域。于是,他决定换个方向,从此踏上了科普宣传的新道路。
张辰亮年轻时就是《博物》杂志的忠实读者,2004年还被评选为“博物少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读研期间,他经常向《博物》杂志投稿,稿件大多被采用。2011年,研二的他进入《博物》杂志实习,负责官方账号运营。由于时间有限,领导安排他管理《博物》官方微博。当时微博刚起步,他的探索之路充满挑战,只能谨慎寻找合适的宣传、科普方式。
起初,张辰亮尝试以“卖萌”方式科普,但效果不佳。接到回答网友提问的任务后,他意识到可以通过互动形式经营微博,达到科普目的。于是,他注重官博的品牌人格化、科普立体化、文字口语化、配图平民化,结合科普类杂志风格,不断回答网友提问,在交流中完成科普,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科普风格。
在运营《博物》杂志官方微博时,他将大中学生及刚入社会的年轻人作为主要科普受众。因为年龄相近,他了解他们的喜好,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他认为年轻人影响力大,科普意义重大。在他的影响下,一些家长开始带孩子走进自然,更多人愿意了解科学。尽管工作繁忙,但他仍抽出时间学习新知识,拓宽视野,增长阅历。
网络走红 编辑本段
《博物》杂志官微的兴起让更多人了解了张辰亮的科普内容,但“博物”仍是一个小众领域。新传播形式的兴起为他的科普带来了新机遇,他开始尝试短视频。2019年11月,张辰亮在抖音介绍自己的科普日常,通过制作有趣的短视频收获了大量粉丝关注。短视频融合了画面、讲解、配乐、剪辑等多种元素,比图片文字更利于科普内容的传播,让年轻人有机会直接询问,使了解科学不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
2021年初,张辰亮出任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该中心主要通过视频记录各种内容。他亲自讲解的视频深受观众喜爱,被网友起了“玉亮”“狐主任”等无数昵称。他的科普引发了很多网络段子和表情包,成功出圈。2021年6月,他宣布退出《博物》杂志官方账号的打理,将工作重心放在视频和纸质杂志上。同年,他参加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2022年12月31日,参加了《中国科学院2023跨年科学演讲》,继续他的科普之旅。2023年11月10日,他在湖南农业大学修业讲堂进行巡讲。2025年1月3日,他参加的综艺节目《一路前行第二季》官宣阵容并定档于1月4日在东方卫视播出。
作品特色 编辑本段
张辰亮早年的海边旅游经历和昆虫研究让他对海洋生物有所了解。工作后,因撰写与海鲜相关的稿件,他有机会去沿海地区探访海洋生物。机缘巧合下,他读到了《海错图》,发现其中存在不少谬误和缺漏。于是,从2015年夏天开始,他遍访各地搜集一手素材,对书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鉴定,最终写出了《海错图笔记》。
《海错图笔记》共三册,一出版便成为畅销书。第一册使用了大量实拍照片,但张辰亮发现这降低了内容的可信度。因此,第二册他详细记录每一次考证和分析过程,与读者分享探索的乐趣。考虑到《海错图》原著的画谱风格,他邀请《博物》杂志的优秀画师将部分实拍照片换成精美手绘,还放入大量西方、日本的古代博物手绘,让读者了解古代世界各地对海洋生物的形象认知。前两册共介绍了《海错图》中记载的58种中国海洋生物,信息丰富。第三册中,张辰亮加入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如和朋友将鳓鱼头的骨头拼成仙鹤,并将拼接过程记录在书中。他还翻阅五种历史文献考证“人鱼”的篇幅,体现了一丝不苟的原则。对于书中一些无定论的问题,他分析多种可能性,给出开放性答案,为读者留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人物影响 编辑本段
张辰亮在科普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2019年后不到两年时间,抖音号“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粉丝从0增长到1955万,获得上亿点赞,多个作品合集播放量上亿,最热门的“网络热传生物鉴定”合集播放量更是突破12亿。他负责的《博物》杂志粉丝量十年内达到1300万,个人微博“无穷小亮”也拥有325万粉丝,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他了解科普知识。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